深圳市投资商会

神十航天员结束医学隔离 称喜欢在太空"表演"

发布时间:2013-07-12 09:20:47
浏览量: 1644

 

  圆满完成神十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结束医学隔离,11日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与媒体见面,畅谈神十飞天之旅。
 
  聂海胜:
 
  中国航天员能适应太空生活
 
  在神十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访问太空时间最长新纪录的同时,两度飞天的聂海胜也成为中国目前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聂海胜对筹备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充满信心,“从我执行两次飞行任务的经历看,我感到中国航天员完全能够适应中长期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
 
  聂海胜认为,中国航天员要在未来空间站长期工作、生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对航天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要求更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飞行器控制知识和技能外,航天员还要掌握更为复杂的出舱技术和交会对接技术,开展更为复杂的空间实验等。”与此同时,飞行时间的延长使得在轨发生应急与故障情况的概率大大增加,“航天员必须能够胆大心细、果断处置”。
 
  另一方面的挑战来自对航天员心理素质的考验。聂海胜说,中长期飞行造成航天员较长时间与社会隔离,心理压力增大;而在狭小密闭环境工作生活,还要考虑乘组内成员之间的性格差异、心理相容性、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因素。长期在轨飞行还可能发生的医学问题,要求航天员具有医学处理能力。
 
  张晓光:
 
  我们喜欢在太空进行“表演”
 
  等待15年终圆飞天梦想的张晓光,在媒体见面会上再次谈起自己的飞天梦: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支持,我的飞天梦将永不停歇。
 
  张晓光说,代表祖国出征太空那一刻,内心非常淡定从容。“都说风雨过后是彩虹的美,但是不要忘记,经历过的那些风雨才是我最值得珍惜的生命历程。”
 
  为了在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担任好摄像师的工作,原本是“门外汉”的张晓光在地面进行了无数次的练习。“我不停琢磨,应该怎么站位,要用什么角度,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40分钟的拍摄。”张晓光说,由于在地面进行了充分的模拟与练习,进入太空后的训练进行得相对比较轻松。
 
  作为太空摄像师,张晓光记录了太空中诸多美好的瞬间:我们喜欢在太空进行“表演”,特别有趣。
 
  王亚平:
 
  首次太空之旅如小马过河
 
  在距地300公里的太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授课后,王亚平更多地被称为“王老师”。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的王亚平表示对这个称谓有点“小惊喜”: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能被人这样称呼我非常开心。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王亚平向中小学生展示了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出征太空前,王亚平说,面对浩瀚宇宙,我们都是学生。这一次神十之旅的奇妙见闻中,“王老师”感到自己在授课的同时,也得到了提高和学习。
 
  与地面的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度过的40分钟令王亚平十分难忘。她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令自己既激动又幸福,“激动的是他们或稚嫩或认真的声音里,传递着对太空的无限好奇和向往;幸福的是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那种幸福。”
 
  尽管与曾经飞天的同伴进行过无数次的交流,真实的太空体验与王亚平的想象依旧有所不同。她将飞天的经历比作小马过河:“做任何事情都会和想象的有所不同。”王亚平说,“这是一次充满惊喜而非惊险的旅程,在太空中自由翱翔的体验比想象中更加美妙,舷窗外的景色也比想象中更美。我无法寻找合适的语言去形容那样的颜色、那样的轮廓、那样的景色,因为这些在我生命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航天员为何要医学隔离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说,三名航天员虽然目前身体状况良好,仍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身体恢复。身体恢复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
 
 
  医学隔离期约为14天,航天员在航天员公寓内适应地球环境尤其是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除了医学措施,航天员还会接受按摩、中药调理等。这期间,航天员与外界基本隔绝。
 
  第二阶段是医学疗养期,时间大约在20天至30天。航天员将入住天气好、空气好的疗养院,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
 
  结束前两个阶段的恢复措施后,医监医保部门还会安排航天员进入三个月左右的恢复疗养期,将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三个月后航天员如果身体情况良好,就要开始正常的日常训练。”陈善广说。
 
(来源:网易新闻)

上一篇:汪洋谈中美关系:不学邓文迪默多克

下一篇:习近平参观西柏坡:“两个务必”意义深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