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投资商会

深莞惠将推进13项重点工作 有望实现人才对接转移

发布时间:2013-08-08 10:17:25
浏览量: 1769

 

  深圳新闻网8月7日讯  8月7日下午,深莞惠三市第七次党政联席会议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会议回顾总结了4年来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工作,并签署了3项合作协议和1份备忘录。会议通过了《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市长麦教猛出席会议。会议签署的4项合作协议分别是:《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协议》、《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协议》、《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协议》、《深惠合作备忘录(2013年)》,在涉及三地紧密合作的重大事项上达成了共识。
 
  四年签署50项协议 解决民生大事75项
 
  在未来三地的合作发展上,王荣表示,深莞惠三地产业结构、产业定位各不相同,资源禀赋、城市功能有差异,接下来要在产业规划、项目选择上更多加强协调,坚持错位竞争、互补互利,力争实现“和而不同、共赢发展”。
 
  王荣介绍,四年来,深莞惠先后签署了50项各层面、各领域的《合作协议》,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制度机制支撑;共同推进重大工作事项75项,破解了跨界河流治理、“断头路”对接等一批制约发展的瓶颈,办成了医保异地结算、重大疾病联防联控、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等惠民实事。
 
  王荣强调,未来深圳将充分发挥自身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为两市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做好服务,在金融、研发、物流、信息以及提供“走出去”平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希望深莞加强与深圳的产业对接,在资源合理分布、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密切配合,更多为企业提供便利、提供帮助。
 
  王荣指出,三地应继续加强创新扶持政策的协调,共同组建一批跨市域的产业联盟、技术标准联盟,加强三地知识产权保护协作;重点抓好深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建设,尽早打通连接三市的所有“断头路”,继续发展跨界公共交通服务;加快建立界河及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体系,联合开展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同时,加快建立三市协同、快速响应的区域环境应急处理机制,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应用与综合分析预警。
 
  四年深莞惠三地生产总值增加7534亿元
 
  许勤在会上谈到,四年来三市大力加强合作,深圳优势制造业每年向莞惠转移产能400-500亿元,形成了上下游有机衔接的跨区域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向纵深拓展,华为等IT龙头企业在东莞松山湖设立了研发生产基地,比亚迪惠州锂离子车用动力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
 
  据了解,四年内,三市新建或改扩建的8条对接高速公路、6条对接城市主干道顺利推进,6条跨市公交线路投入运营。三市间的长途电话、漫游享受与本地相同资费,加快推进“一小时都市生活圈”;跨界河治理上,四年内三市关停并转了流域内1500家“两高一低”企业,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顺利通过了省人大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考核。另外,深圳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5000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最大的城市,深莞惠PM2.5在全国城市中保持较低水平,全面实现医保异地结算和养老保险关系在全省全国范围无障碍转移。
 
  许勤介绍,目前,深莞惠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由2008年的12794亿元、1087.6亿元、6.5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20328亿元、2039.2亿元、8.6万元。
 
  共同推进龙淡河整治等13项重点工作
 
  本次会议上,三市决定近期共同推进13项重点工作。
 
  包括建立社会组织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丁山河整治;龙淡河深惠交界段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深莞惠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惠州大亚湾至深圳大鹏跨界公交开通;开展东莞东部快速继续东延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深莞惠三市联动清理整治非法畜禽养殖场;共同推进谢岗涌污染治理;推进深莞惠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建立深莞惠三市边界地区土地利用和权属争议协调机制;构建区域人才统一的服务体系,实现人才服务的对接转移;建立区域内标准的协调机制和统一的标准信息检索平台;建立联合“打假”应急执法机制。
 
  启动龙淡河深惠交界段综合整治工程
 
  龙岗河位于深圳市东北部,是东江支流淡水河上游段,属于东江水域,发源于梧桐山北麓,在吓陂村附近流入惠州市境内,成为淡水河,统称龙淡河。近年来两市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成效,但由于大松山至沙田河和沙田河至脚水河插花地段(左岸微惠州地界,右岸为深圳地界)等河段未实施整治,阻碍防洪,影响已实施整治的工程效果。
 
  会议建议,由坪山新区和惠阳区政府牵头,两市相关部门配合,研究启动龙淡河大松山至沙田断面瓶颈段综合整治工程及插花地段左岸整治工程。
 
  建立社会组织合作机制
 
  尽快建立三市社会组织服务联席会议,建立社会登记、管理、服务交流合作机制,搭建三地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共同完善三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与指标体系,探索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共同推进丁山河整治
 
  丁山河是惠州市惠阳区与深圳市龙岗区的跨界河流,上游属于惠州市惠阳区,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穿越深惠公里后与泰宝桥下游约200米处入龙岗河,全长23.7公里(深圳境内6.7公里,惠阳境内17公里)。目前,该河存在部分河道狭窄、行洪不畅,流域内水质污染等问题。
 
  会议建议,由龙岗区和惠阳区政府牵头,两市发改、水务、国土、环保等部门和相应乡镇(办)配合,成立丁山河综合治理工作组。
 
  加快推进深莞惠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
 
  为促进三市经济圈深入融合发展,会议建议加快推进深圳11号线与东莞R3号线、深圳6号线与东莞R1号线、深圳14号线与惠州3号线的轨道交通衔接。
 
  实现3市人才对接转移
 
  随着三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惠州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没有顺利转移的问题,部分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因产业承接地区的软环境和硬件设施与原产业所在地存在差距等问题不愿前来工作,导致承接地相关产业人才匮乏的局面。会议建议,由三市人力资源部门牵头,研究构建区域人才统一的服务体系。
 
  实现三市知识产权统一检索
 
  目前,三市区域内标准的协调体制尚未建立,标准信息资源未能实现共享。王荣在会上谈到,三市应共同组建一批跨市域的产业联盟、技术标准联盟,打造更多资源共享的区域性公共技术平台等创新载体,不断增强深莞惠在科技创新上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三地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建立共同应对知识产权壁垒、区域联合行政执法等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
 
  会议建议,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目标是实现区域间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信息的统一检索,建立对区域内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的协调体制,统筹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加快推进惠州大亚湾至深圳大鹏跨界公交开通
 
  惠州大亚湾至深圳大鹏跨界公交化客运班线已基本明确线路站点方案,但目前仍未开通,会议建议深惠两地明确跨界公交线路公交经营主体,推进惠州大亚湾至深圳大鹏跨界公交客运班线的开通。
 
  推进深莞惠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共同推进“东江文化旅游走廊”,“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开发区”建设、构筑“一小时旅游黄金圈”。会议建议由三市旅游部门牵头,大力推进深莞惠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深莞惠旅游联盟,共同推进深莞惠旅游资源共同开发。
 
  建立深莞惠三市边界土地权属争议协调机制
 
  边界边区土地利用和权属争议问题,一直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界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要问题,随着深莞惠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在三市边界地区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因土地权属争议,村民纠纷时有发生。会议建议三市研究制定深莞惠接壤地区利用协调机制,促进接壤地区土地合理有效开发使用。
 
  建立联合“打假”应急执法机制
 
  自2010年深莞惠三市签订《打假合作备忘录》以来,三市全力推进打假工作一体化进程,目前,在打假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三市执法部门无法越界查案,只能将案件转交违法分子所在地打假办联络处理,延误了办案时间与效率。会议建议建立区域内打假应急执法机制和打假工作执法信息库。
 
  开展东莞东部快速继续东延的前期工作
 
  东莞东部快速路止于桥头镇与企石镇交界处,距离惠州市边界约9公里,现只能利用现有地方道路连接,标准、等级都比较低,不能满足桥头镇等莞惠两市衔接区域的快速便捷出行需求。东莞东部快速路继续东延,可进一步加快推进深莞惠产业布局一体化和深莞惠交通一体化进程。
 
  会议建议,莞惠两市交通部门牵头,开展东莞东部快速路继续东延的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深莞惠三市联动清理整治非法畜禽养殖场
 
  为完成省环保厅、省人大对淡水河、石马河流域整治目标和任务,加强两河流域的水质保护工作,减少两河流域畜禽业污染,防止畜禽养殖业在淡水河、石马河流域内无序转移,深莞惠三市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养殖回潮。会议建议,深莞惠三市环保部门牵头联动开展非法畜禽养殖清理工作,建立三市非法畜禽养殖业清理长效机制,完善非法畜禽养殖业清理督查机制,加强非法畜禽养殖业清理执法监管。
 
  共同推进谢岗涌污染治理
 
  谢岗涌是莞惠两市的界河,是潼湖湿地的两条干渠之一,莞惠交界段长约28公里,东西走向。由于陈屋边水闸在非汛期关闭,潼湖湿地地理位置较低,谢岗涌水体每年约有360天时间自陈屋边流向潼湖湿地,成为潼湖平塘水质的重要污染源头。会议建议由莞惠两市环保部门牵头,全面开展谢岗涌及其支流污染整治工作。
 
(来源:深圳新闻网)
 

上一篇:林毅夫:除了国防等行业 不应该再补贴国企

下一篇: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恒天然事件中噤声遭质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