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是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恩昨日率队调研国际化城市建设情况。记者获悉,作为反映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数据,目前在深圳常住外国人已超过2万人,临时居住超过100万人。
副市长张文参加了活动。
深圳将与香港、珠三角打造国际化城市群
国际化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对此提出了发展的“模板”,近期将以香港、新加坡、首尔等城市为目标,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未来30年,深圳将与香港、珠三角城市群一道,力争成为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比肩的国际化城市群。
为完成这个目标,我市将筹备成立“深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顾问委员会”,拟以市政府名义邀请资深外交官、国际知名智库专家学者和跨国公司高层担任顾问委员,搭建国际化城市建设对外引智和国际交往的高端平台。目前,我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已同意出任主任委员,吴家纬、海闻、马蔚华、郑永年等30人已欣然接受邀请出任委员。
每年访深外国人已超过780万人次
国际化城市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外国人的居住数量,据市外办调研掌握的数据,目前在深圳的常住外国人已超过2万人,临时居住超过100万人,每年访深的外国人更是达到了780万人次,深圳已经成为外国人来华工作、旅游的“热点城市”。
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融入深圳生活,各区近年来配合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通过外籍人士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外籍人士座谈会、英语才艺大赛、组织留学生进家庭等多种形式,让外籍人士充分参与社会服务,与市民同乐。
深圳机场将实行双跑道独立运行
高效便捷交通对于建设国际化城市至关重要,《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因此提出尽快提升深圳空港、海港、陆港的营运水平。
据了解,市交委将以T3航站楼转场为契机,推进双跑道独立运行,提升机场航班容量和航班正常率。同时,深圳空港还将提升区域性航空枢纽功能,建立与国内千万级吞吐量机场的战略联盟,拓展“经深飞”业务,并鼓励航空公司优化运力结构,推动建设亚太航空快件集散中心。
在建设“宜居”环境方面,市卫人委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基本完成了区域医疗中心的布局,形成“15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确定了为在深外籍人士服务的定点医院。截至2012年底,全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9.38岁,在国内位居前列,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
在打造深圳的“宜业”水平方面,我市下一步将致力于建设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来深就业、创业的国际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业态。同时,建设包容和谐的多元文化环境,丰富国际人才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真正融入深圳。
(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