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4月23日讯 4月23日下午,《深圳十大观念》解读本《深圳梦》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在中心书城举行。《深圳梦——100个深圳人的成长史》近日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主编、作序,解读深圳十大观念对社会的推动和民风的影响。有学者表示,该书与“深圳十大观念”一样,会成为“新深圳人”的必读书目。
王京生在序言中指出:“深圳梦,是现代移民的梦,是“敢闯”者的梦。深圳人,是梦想的产物。为了梦想,他们不惜舍弃所有,勇敢地面向不可知的未来,闯上一条条并不平坦的奋争之路。”王京生写道:“现在,一个瑰丽的深圳梦正升腾而起——深圳,正打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听从内心的召唤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吧,幸福,就在前方,一座更加美好的城市,亦在前方!深圳,期待着更多深圳人做出无愧无悔的证明。我们相信,深圳梦一定是中国梦的精彩华章。”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市组织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和“我与深圳共成长”主题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深圳新闻网发起的“我与深圳共成长”主题宣传活动,共包含“选择深圳的十大理由 ”评选、“深圳人的十大特征”评选和“100位深圳人的成长史”征文三项具体活动,数千位市民网友热情发帖讲述的成长故事,主办方从中评出了100篇获奖文章。参与征文的网友中,即有私营企业主、职业经理人、网络意见领袖、公务员,也有职员、打工者和商贩。“寻梦”“成长”“责任”“爱心”这些关键词在他们笔下闪着光,折射出深圳十大观念的力量。
《深圳梦》用平民的视角、鲜活的故事来真实地讲述观念的力量,全书分为四章。前三章按年代划分,每一章分别由“寻梦”、“织梦”“圆梦”三部分组成。“寻梦”由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把大时代背景下诞生的观念及其深圳人追逐的梦想展现在读者面前。“织梦”主要讲述各个时期涌现出的有代表性的普通人,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每个读者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圆梦”以100篇获奖征文为基础,让市民讲述自己的织梦圆梦过程。最后一章是“100个深圳人的成长史”获奖征文精彩摘录,为“圆梦”做完满补充。
为充实《深圳梦》一书,深圳特区报社、深圳新闻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抽调数位优秀编辑记者参与到采写编辑工作中来,深圳新闻网编委李晓锋就是其中一位。他负责采写的2000年代深圳梦中,包含了老亨、范军等一批饱含忧患意识的深圳主义者。李晓锋在座谈会发言时表示,“2000年以前,深圳寄托着个人的梦想,2000年以后,他们的梦想已经超出了个人、家庭、团体,乃至整个行业,不同于80年代、90年代,这个时代的深圳人,怀有一种忧患意识,忧患是一种大爱,让我们在编织梦的同时,立足点更真实,视野更加开阔。”
主人公们的深圳梦
“深圳梦,其实是中国梦的新起点,中国梦代表东方文明古国,面临西方文明,相比较而求胜出的一个很坎坷的起点。而深圳是一座新的城市,这里的人有做梦的能力,深圳为这些人提供了圆梦的可能性。
深圳乃至于中国走进深水区,面临的问题更加多元化,关于梦的探讨,其实是我们面临新的问题,我们的梦想就是勇于面对现实,只能把问题分析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对真个中国问题的解决都可以提供钥匙。”——老亨
老亨,《深圳青年》副总编辑,深圳民间智库“因特虎”创始人,“深圳网络三剑客”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末,学成毕业的老亨终于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成了深圳的一名公务员。身为公务员的老亨没有感觉到兴奋和力量,机关里没有太多个人施展拳脚的空间,待遇也不如外人想象的那么好。到底是留还是走,他开始思考深圳和自己的未来。
“经过20年高速发展的深圳,除了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和不断攀高的经济数字,还有那些东西呢?这座高速运转的城市,下一阶段的动力要靠什么,多少心怀深圳梦、初来深圳、时刻关注深圳和自己的未来的人们,找不到家的感觉。深圳总不能就在别人的怀疑和自己的焦虑当中,盲目地走下去吧?”带着这样的心思,老亨开始留心深圳的资讯,大量搜集整理关于深圳的资料。
他需要为思考深圳的智慧与思想寻找一个陈列、探究进而走向升华的平台。白天上班,晚上整理、搜索关于深圳的文章,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整整半年时间,他几乎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等到5000篇关于深圳的研究文章整理归档之后,一个“一切,与深圳有关”的网站也在老亨的脑子里呈现出来。 可老亨一个月的工资仅仅1970块,主意已定的他没有片刻犹豫,用尽个人积蓄撑起了“因特虎”最初的旗号。
因特虎一亮相,同样在关注深圳、思考深圳的人们如获至宝,奔走相告。“因特虎是研究深圳最好的网站”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教授的招牌点评让老亨的江湖地位急剧上升。从金心异的《深圳,你是到来还是离去?》到呙中校的《深圳,你被谁抛弃?》。因特虎开启了一段特殊的属于深圳的忧患!
老亨没有预料到,自己和因特虎以及后来的“因特虎三剑客”会成为公众谈及这座城市的公共意识,还有这座城市未来命运发展时绕不开的民间智库;成为一大群“深圳主义者”编织梦想的心灵港湾。
“深圳是个好地方,允许人们做梦,并把梦变成现实。我们有个智慧的梦,把有思想的人、民间智库集合起来,共同帮助政府把公共决策做好,为城市发展和未来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我们有一个目标:让政府把政策作对,把民生作对。”——范军
范军,公众力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有一支名为“公众力”的民间专业服务团队团队中有公共政策观察学者、律师等,2006年开始投入“公众力”的调查和研究,
2010年,范军向政府提供了一份民间版本的政府工作报告调查了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和建议获邀与市委书记王荣座谈。
当年的深圳两会前夕,范军和他的团队抛出了一份从2008年到2010年深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报告,并冠之以“瓶底瓶盖奖”,向社会各界公开发布。在这一份不一般的榜单中,记录了每一个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议和提案履行职责的数据。
“深圳 让我发现了个人潜能,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能够回馈社会,感谢深圳”——许凌峰
许凌峰:“募市支教”活动发起人,被授予“中国公益之星”、“第三届深圳关爱行动十大爱心人物”等荣誉称号。1988年,“穷孩子”许凌峰靠着帮同学洗衣服完成学业来到深圳,经过十年打拼,他决定为读不起书的贫困孩子做点什么,10多年来,他先后斥资百万元资助湖南、内蒙、贵州、四川等地的300余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
2006年2月,由他本人倡议发起“深圳募师支教”爱心行动,2006年3月5日,许凌峰实践了他在4个月前对湖南常宁瑶乡孩子们许下的承诺:如果我劝说不了别人来给你们教课,那我就自己来,或者我自己出钱招聘老师来。深圳首批募师支教五位老师从深圳出发。
此后该行动迅速风行全国,深圳人的爱心随支教老师的足迹遍布九州。(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