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弹簧门”,撞上去,弹回来……“在政策上几乎找不出一条限制民间资本的,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到处都有限制的措施”,这种状况该彻底改变了!
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的具体措施即将出台。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有关要求,相关部委将依据各自职能分工,分别拿出具体措施。
据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作为指导性文件,细化拓宽民间投资的操作。其后,央行和银监会将制定相关金融政策;财政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工信部将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有关部委将合力扫清拓宽民间投资道路上的障碍。
期盼配套细则尽快出台
事实上,有关官员、专家、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民间资本进入许多行业已经没有制度上的障碍了,重要的在于要有可操作的细则。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向记者表示,“目前大家对拓宽民间投资的期盼,主要在于政策的落实力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
早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受到冲击。为此,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非公36条”后又一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是对“非公36条”的补充和完善。
但相关政策因措施不够细化且操作性不强,激活民间资本的动力显得不足。从全国工商联调研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家也对已经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能否得到真正贯彻落实更为关注。
发改委副主任穆虹称,鼓励民间投资的一些政策是好的,但部分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思想和职能的转变,在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时及时制定和公开政策细则,切实提高政策措施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年内有望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此外,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此前也向记者表示,支持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细则将在年内推出。
破除有形无形的门槛
各种有形无形的门槛也是制约民间投资的因素。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品批发和物流等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民营企业家希望有所突破的领域。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说,自“非公经济36条”出台以来,民间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然而,在一些领域,民营经济面前还有一些看得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或进去了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退出的‘弹簧门’”。
王黎明也认为:“客观上说,在政策上几乎找不出一条限制民间资本的,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到处都有限制的措施。”王黎明说,有些行业已经完全放开了,包括铁路、金融、文化产业等,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困难。
“银行法明确规定1亿元以上资本可以办区域银行,3亿元以上资本可以申办银行,但谁给你批?不知道。”王黎明说。
随着准入门槛有所放开,其他无形门槛也必须真正打破,民间资本才有望全方位进入。据透露,发改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中将提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所有产业和领域,打破行业垄断,放宽股比限制,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政府确立的市场准入标准应公开透明。
《意见》内容还包括,通过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造、企业业主招标、特许权转让、政府采购、建立合理的定价和收费补偿机制,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政府补贴政策,努力破除行业垄断,扩大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为民间投资扫除障碍。
可以期待,《意见》将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精神的细化,将进一步明确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操作性政策,以及破除民间投资准入门槛、“玻璃门”、“弹簧门”等有关细则。
信贷支持有望落实
投资成本和风险过高也是民间投资渠道难以拓宽的一个重要原因。广东鑫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位郝姓副总经理向记者表示,“投资一个项目,所有股东都要连带担保贷款,要把房产等抵押上,但是小股东并不参与经营管理,为了很小比例的股份就把自己的财产都压上,风险太大了。”
另一方面,企业要向银行贷款,要付给担保公司3%的担保费,还要提前付给担保公司贷款金额的20%-30%作为押金,“要是担保公司关门了,企业的风险不是更大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企业要贷款500万元的款,扣掉担保费和预支款项,拿到手的只有大约300万元,“这样成本也太大了。”
他认为,如果要拉动民间投资,就一定要改善金融体系,建立起信用体系,企业贷款靠信用,而不是靠押金和高额担保费。
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从信贷上给予民间投资支持。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也指出,要尽快消除一切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障碍。加大对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小企业信贷的财税优惠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小企业、民间投资、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新能源等都有可能成为今年贷款支持的重点。
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给予信贷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后续扶持政策的细化和出台,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难度将有所降低,民间资本和外资未来五年在铁路领域有可能获得近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此前,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民间资本要进入铁路领域可谓步履蹒跚。海通证券分析师龙华指出,目前铁路行业大概有5%的资本是民间资本,占比较小,这主要与铁路行业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的投资特点有关。
据测算,投资一条铁路线路,从调研、勘探、施工、试运营到正式运营,一般需要8年,周期很长。而一般铁路线路本身也比较长,在
具体到铁路运营上,还有清算等问题难以解决。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特性决定了即使实现了全线连通,也还要解决跨线运营收入如何清算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现有铁路政企合一的情况下,私营铁路与国铁之间的清算难以做好。此外,民间资本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投资铁路之后,民营资本仍没有定价权。
为此,发改委曾对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建议,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指导目录,扩大铁路运输中企业的定价权,让铁路投资结算的清算体制公开透明,以及利用金融工具扩大铁路融资渠道等。另有消息称,有关部委正在研究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办法,为铁路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该基金今后将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多商机。
在国务院明确表示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后,民间资本在铁路行业的发展更被看好。有关专家指出,在铁路业发展中,民间投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的铁路投资中,源自私人与外资部分的资金所占比例有望逐渐增至30%。未来五年,民间资本及外资可能获得近万亿元的投资机会。
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道路将越走越宽。有关分析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这意味着民营资本参与、融入军工的步伐将走得更快。据分析,当前民营资本将更多通过自身研发的产品进入军工领域,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未来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融入军工产业也有望取得突破。
“早在2007年国家已经打开大门,大力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军工产业。”中信建投分析师冯福章向记者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明确后,未来民间资本进入军工产业的道路将更宽广。
记者注意到,2007年,原国防科工委发布了《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指南》,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可参与军工建设5大领域,即:军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军工配套科研项目;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以及采取多种方式与军工企业合作,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发展。
目前,包括威海广泰、奥普光电、大立科技等上市公司在内,已经有部分民企进入军工产业。
“从目前来看,通过资产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进入军工企业的案例还没有出现。民资进入军工的路径主要还是产品提供商,这一路径仍将占主导地位。”冯福章说。
例如,威海广泰获得《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并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名录》,使公司能够在承制资格许可的13个装备类别范围内全面参与军队的采购活动。材料显示,2009年公司军品市场签订合同额3600万元,同比增长57.8%.
今年1月末,宏图高科也获得《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并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名录》,由此公司能够在承制资格许可的光缆、电线、电缆装备类别范围内参与军队的采购活动。另外,华力创通、欧比特等公司也是将自身定位于军品提供商,以介入军工产业投资洪流之中。
但记者也注意到,军民合资进入军工产业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如本月7日,中航工业旗下中航国际香港公司与北京长力联合能源公司成立了中航长力公司,共同致力于锌空气电池产业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11月,原国防科工委出台的《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规定,经国防科工委批准,国有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可以对国有控股的军工企业实施整体或部分收购、重组。但是,上述收购、重组行为必须受到国防科工委的监管。
“现在国防科工委已经变为国防科工局,这实际上弱化了行政审批的环节,更有利于民营资本进入军工产业。”冯福章说。
对此,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徐鹏航认为,政府及相关机构要推动军民融合,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资本市场,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人力资源市场。
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业内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民间金融组织有望取得合法身份,此举将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表示,我国企业的存款分布很不均匀,国有大企业占的比重很大,但这些大企业要按集团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坚守“现金为王”的信条;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般都处于资金短缺状态,想要投资却没有资金来源。因此,扩大民间投资必须解决有钱的企业不投资,没钱的企业想投资而没钱的问题。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民间企业无法进入交通、电信等领域,即便进入了,也会很快被挤出来。”张汉亚说。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有些仍难以落实。例如银行贷款,我国银行体系的现状是大银行太大,小银行太少,要大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存在工作量大、成本太高、信用取证困难等众多问题。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介绍说,“有关部门已提出支持民间资本成立担保公司,但是根据我们的实际调研,审批程序很复杂,很难获批。”
而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由于定位于经营性或自负盈亏,要求贷款的条件比银行还要严格,许多中小企业仍然得不到担保和贷款。
张汉亚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尽快普及股份制乡镇银行,乡镇银行覆盖的地域小,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容易了解,同时容易就近吸储民间闲散资金。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通过民间拆借或地下金融组织获得建设和经营资金。在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浙江等省存在大量民间金融组织,经过多年发展,有许多已成为信用良好、管理严格、经营高效的地下金融组织,受到当地中小企业和存款户的信任,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汉亚认为,如果把这些民间金融组织改造成乡镇银行,并允许其适当扩大经营范围,可以很快见效,有关部门也容易对其进行监管,减少民间金融带来的一些问题。
但是专家也表示,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具体操作和实施的难度很大。
此外,张汉亚认为,我国民间已经成立了许多吸收民间和国外资金的私募基金。其中一部分是进行资本市场运作,还有一部分属于创业投资基金。如果国家对这些私募基金进行规范并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政策,他们会在扩大民间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其中包括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记者采访获悉,尽管政策鼓励信号显著,但该领域对于民资的吸引力有多大还有待观察。有关专家认为,影响民间资本投资意愿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后续政策出台。
业内人士指出,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市场准入门槛、业务领域的许可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权,基本都属于民营资本自身所不能控制的范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通行业民企高层对记者表示,相关的鼓励政策以前也提过,但行业“政企不分”的问题始终存在,行业回报率也在逐年降低,“长期如此,我们可能会选择退出。”他说。
有资深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具体细分行业中,航空领域的航班设立、航线开拓、未来经营范围的许可、以及航空安全等,都受民航总局管理,民营资本没有任何决定权,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行业的回报率。而港口建设的投资门槛很高,主要是政府在投资,民营资本很少,或者主要处于参股地位,就算有民资有实力投资一些小码头,也因为缺乏规模效应而很难盈利。
此外,公路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但随着公路里程数量的增多,分流效应明显;并且新建公路多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好的项目比较少,整个公路行业的投资回报率正在降低,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尽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民间投资进入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但如果缺乏相应的落实政策,相关行业的体制及投融资问题不进行调整,则很难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