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微企业注册潮涌现,十元公司百元公司也纷纷出现
3月1日我市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后,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深圳苏粤兴电子有限公司以注册资本“一元”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拿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我市首家“一元”公司。记者昨日从我市市监部门获悉,目前我市有1家“一元”公司,2家“十元”公司和3家“一百元”公司。专家表示,无论是市场“巨鳄”还是“小青蛙”,都有权利来到市场这个平台上公平竞争。
□故事
“一元”公司诞生在商务中心内
深圳苏粤兴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苏粤兴”)于3月22日正式注册成功,经营范围是电子产品的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在注册资本一栏中登记只有“一元”。记者昨天来到公司注册所在地华强北深纺大厦,探寻企业法人了解“一元”公司诞生的过程。
来到深纺大厦6楼记者发现,该企业在一家名为“创富港”的商务中心内办公。不凑巧的是该企业法人代表尤女士并未在公司。随后,记者拨通了她的电话,她告诉记者:“商事登记改革后,前海一家企业领到首张新版营业执照,全国瞩目,此后天天都有新鲜事,我们公司只不过是改革众多受益者之一而已。”便匆匆挂断电话不愿多聊。
本想“0元”注册没成功
“创富港”的市场总监朱旗告诉记者,尤女士早在去年8月就在该公司内以1500元每月的租金租下了一间10平米左右的房间用作办公,“今年深圳推出商事改革后,她一直都很关注,向我们多次咨询注册企业所需要的材料,今年3月份就决定自己注册一家企业。”
专门为创业者提供“管家式”商务服务的“创富港”在苏粤兴注册过程中一直给予相关支持和关注。陪同尤女士注册的“创富港”店长小彭回忆道:“当时她登录注册系统后,按照提示一步步输入企业的相关信息,在注册资本信息栏中输入了‘0’,但系统立马跳出对话框称数字不得为‘0’后,就填写了‘1’。”小彭笑着说:“当时也没觉得自己这是在见证历史。”
极小微企业注册潮开始涌现
像尤女士这样的极小微企业不在少数。在深圳商事登记改革3月1日正式启动后,由于取消了经营场所审查、注册资本至少3万元等限定,短短一个月激发了海内外投资深圳激情,诞生了一批极小微型企业,涉及科技、文化、商贸等各行各业,经营者大多是首次创业。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诞生、认缴登记注册资本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公司有600多户。目前我市有“一元”公司1家,“十元”公司2家,“一百元”公司3家,“一千元”公司7家、“五千元”公司5家。
和尤女士一样,王琎也是商事改革中一名受益者。2002年,他来到深圳,先是做营销业务,为了多赚点钱曾在街头开摩托车拉客,他还曾在外资企业当过管理人员。他告诉记者,创业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一直是他的梦想,但由于以前申请营业执照时,到位的注册资本至少要3万元,公司一直无法成立起来。3月25日,王琎成立了惠成商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只有100元。
□症结
注册地址工商不审了税务还在查
多部门审查项目脱钩问题有待解决
在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商事登记机关不再审查住所或者经营场所的权属及功能文件,市监局不再审核和把关该地址的权属和用途。但税务部门依然在审查企业注册地址的功能属性,“可能注册了公司也办不了税,”有关专家提出,彻底为企业松绑,还需要进一步推进配套改革。
企业只需证明注册地址存在
作为本次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鲜明亮点之一,市监部门不再审查住所或者经营场所的权属及功能文件。以往商事主体登记时,需提交繁琐的场地使用证明文件,相关审查实际上是对场地是否符合经营条件的审查,具体审查标准涵盖了场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建筑物法定用途、使用功能等等。
如今为了进一步放宽注册登记门槛,降低中小创业者的成本,企业注册时只需要提交该地址的信息材料,证明该地址确实存在,并承诺根据中国物权法相关规定已经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同意,市监局不再审核和把关该地址的权属和用途。
市监部门松绑的环节税务还在查
但在深经营企业多年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如今商事改革后,企业拿到营业执照所付出的人力、财力成本,的确简单便捷很多,但依然存在多个部门脱钩的情况。
“拿到工商营业执照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儿。”张先生解释道,其余一些部门依旧按原来的制度办事,仍然有大量的审批环节。比如在税务方面,还是需要审查企业的注册地址,一旦发现地址的功能属性等存在问题,注册了公司也办不了税。
商事登记改革“只是第一步”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环节跟不上说明还有改革的空间。”综研院研究员宋丁认为,商事改革只是改革第一步,政府部门要根据目前改革的实施情况加大改革,深化改革,这是没有选择的,“显示政府权力的、降低办事效率的都要进行调整,只要守法经营就要给予足够大的空间,让市场主体在更轻松的环境下发展是未来改革的途径。”
“创富港”市场总监朱旗表示,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之后,政府职能将更多地由“管理”向“服务”做艰难的转化,“后改革时代”俨然开启。这样的商事改革,其实更多是考验,考验市场主管部门后续的服务能力和监管智慧。
“巨鳄”“青蛙”有权公平竞争
宋丁表示,商事登记改革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儿,“不管是商界‘巨鳄’还是‘小青蛙’都有权利来到市场这个平台上公平竞争。” 他认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之前那么高的门槛,小微企业都进不来,连参加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如今门槛降低,政府鼓励一批潜在的创新性企业进入市场,最大程度地盘活了资本圈。
与此同时,宋丁认为,“放宽并不等于一盘散沙,还要严管。”建议政府部门要有明确可行的配套措施为企业服务,加强市场的监管,对企图搅乱市场的主体实行“零容忍”。
(晶报记者 朱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