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饮料展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来自浙江黄岩某果浆厂的杨女士8月18日在2005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览会上显得有些失望,展会还没到撤展的时间,她已经做好了离开展会现场的准备。
按杨女士的说法,这次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CBIA)主办的国际饮料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应该说还是一次大规模,人气旺的盛会,有很多国际知名饮料企业参加展出,采购商以境外的居多,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忙得不可开交。
记者在展会现场的一块展示牌看到:中粮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乐百氏、汇源、农夫山泉、百事可乐、达能益力、怡宝、统一、娃哈哈、康师傅、椰树、露露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只是此次展会的协办单位,展会上无缘一见。
失望的不只是杨女士,美国包装机械制造协会中国办事处此次参展,是为将于9月26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的2005年美国美国拉斯维加斯包装机械展览会做宣传和招商的,中国办事处主任沈忠慧表示,这个国际饮料展的规模太小了,只有5000平方米左右,展会同期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果汁生产厂商联合会大会,也没能为本次国际饮料展带来影响力。
同类展过多是主因
有业内人士介绍说,国内每年的饮料展览会超过100多个,分布在各个城市。而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样的大城市,每年则有多达2至3个饮料行业的展览会,行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导致了展会的过多过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举办的饮料展,能具有一定规模的也都很少。
沈忠慧认为,展会过多,资源分散,是导致饮料行业展览会普遍上不了规模的主要原因。他指出,很多展览会的主办方习惯将饮料、食品机械、包装机械等进行专业划分,认为举办更加细化的专业性展会,效果比综合性展会更能吸引专业参展企业和客商。但专业划分还是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当展会过多的时候,参展企业和客商就会感到厌倦,产生参展疲劳。后果就是展会规模过小人气冷清。
沈忠慧表示,在众多的饮料展会中,每年春季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啤酒、饮料及酿酒工业展览会(简称华南饮料展)和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包装工业展览会,就是将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在一起,成为华南甚至国内最重要的一站式包装饮料技术展览会。虽然目前这个展会的规模还不大,但在饮料行业展会中已经享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他还介绍说,华南饮料展吸引行业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办方雅式公司积极与包括英国加工与包装机械协会(PPMA)、美国包装机械制造协会(PMMI)及意大利自动化包装机械制造商协会(U.C.I.M.A.)等国外机构的紧密联系,争取国外同行业机构的支持,邀请国际采购商到会参观,雅式的这种做法,充分保证了华南饮料展的“国际”性。
服务环节缺失
据沈忠慧介绍,每年一届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包装机械展的展期只有三天,但为每一个参展商的服务要长达一年的时间,这期间的服务不只是将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还要为参展商与客商之间进行展会之外的有效沟通。尽管这样的工作非常琐碎,但必须要做,因为这是展览会搭建行业平台的一部分。
他向记者介绍说,为了替参展商的包装设备在中国寻找买家,他曾经与国内的行业机构进行沟通交流。但让他哭笑不得是,这家行业机构为他联系了几家竟然也是生产包装设备的企业。
他认为,中国行业机构缺少服务意识,服务环节缺失,也是展会规模受限的原因之一。
“一站式”理念的意义
在展会现场,记者就国内饮料展参展效果做了小范围的调查采访,部分参展商认为,每年春季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的“一站式”服务,使其成为规模、组织以及人气都是很好的展览会。记者了解后得知,该展会由法国爱博展览集团与中国商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今年5月18至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吸引了26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及饮料生产企业参展,海外参展面积超出预定销售目标的22%,参展商总数超过了500家。该展自2000年首次在上海办展以来,展会规模已经扩大了60%,国家展团以每年一个的速度递增。在展会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这一新兴品牌已成为国内同行业参观商选购设备、了解国内外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及相关产品发展趋势及现状的首选展会。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首次参加国际饮料展为2006年IPACK-IMA加工、包装和材料处理国际展览会招展的意大利自动化包装机械制造商协会中国办事处的汤艳丽,据她介绍,将于明年2月在意大利米兰新展览中心开幕的IPACK-IMA分4大主题展区:即饮料加工技术展区,包括饮料业的加工、瓶装、包装技术和解决方案;材料及解决方案展区,提供最新的包装材料和解决方案;谷类食品技术展区,集面包、匹萨、面食和焙烤食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设备于一体;材料处理展区,展示材料处理和物流解决方案。
据汤艳丽介绍,2006年IPACK-IMA通过市场调查,明年展会的同期还将举办PLAST2006-国际塑料和橡胶工业展览会,提供上下游产业“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