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旨在探讨中国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第四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华夏厅圆满落幕。
在两天的时间里,共有25位嘉宾发表精彩演讲,他们围绕我国产业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论坛进行中,演讲嘉宾之间、演讲嘉宾与听众之间互动交流气氛十分热烈,与论坛同步进行的“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征文颁奖典礼也顺利举行。
论坛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有关重点产业板块和产业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板块的内容。比如,在重点产业板块中,机械、纺织、轻工、石油化工、物流等工商领域行业协会的会长们介绍了加入WTO6年来,各行业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客观反映了各主要行业的产业竞争力状况和竞争地位,并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升本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发表了真知灼见。
在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板块中,论坛发布了最近两年商业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开展的重点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成果,包括汽车关键零部件、发电设备和热带水果等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这些评价研究报告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产业的现状和竞争态势,找出影响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主任张金生点评此次论坛时称,会议时间虽然短暂,但本届论坛上亮点很多,概括起来表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切合实际;二是会议组织形式严谨新颖;三是嘉宾、主持层次高;四是演讲嘉宾演讲涉及面广,内容充实,观点新颖,可操作性强,而且有前瞻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许多观点都非常有启发性。
论坛虽然结束了,但论坛中嘉宾提到的很多观点和论题,仍值得回味和思考,很多观点和看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意义,为此,本文精选几位演讲嘉宾的精彩演讲片段,以飨读者。——编者
11月9日,由国家商务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商会、中外企业的领导嘉宾以及研究机构、著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汇聚深圳,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以“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竞争力”为主题展开系列演讲、研讨活动。论坛上,大家畅所欲言,进行广泛的讨论、沟通和交流。全面阐述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以及经济全球化下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此次论坛由国家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深圳市贸工局、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与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承办。以下为演讲嘉宾精彩观点摘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
不断提高轻工产业国际竞争力
轻工业是我国消费品工业的主体,也是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的主要工业产业。轻工产品是我国工业产品出口的一个大户,而进口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因而轻工产业是创汇和实现顺差的大户。在新形势下,轻工产业在“调整”、“转变”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面临严峻的任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我国是世界轻工的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轻工强国,轻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提高,但总体上还不强。目前还处在“比较优势”和“外向型优势”方面,为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努力打造世界轻工业强国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管理创新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荷兰银行高级副总裁陈新颖
应关注世界金融市场最新动向
目前,中国内地股市和地产都在飙升,是不是存在泡沫?我认为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资本供求关系,中国储蓄率非常高,却没有足够的投资管道。
现在美国发生的事情正好相反,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投资人已对资本市场失去信心;二是美国经济成长的速度远远低于房地产的发展速度。近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是1%-2%,而房地产过去十几年的增长达到10%-20%,某些地区近两三年成倍增长。美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原来是对抗通胀,面对最近整个资本市场的问题,它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已失去了对经济方向的控制,而需要市场调节。我认为这个市场未来两年发展并不乐观。中国应该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新近出现的信用市场危机警示,预测长期全球市场走势,从而制定出适当的政策,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促进自身发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教授朱晓明
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产业
全球都在关注发展服务经济、服务产业,我国也一样,我国发展服务经济、服务产业的空间巨大,任重而道远。全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广为应用的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从中国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一开始就应关注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为发展服务经济、服务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产业。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需共同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之路。深圳市贸工局副局长张万杰
完善自主创新环境是关键
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对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具体而言,不仅需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还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研发的激励机制。在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创新体系和社会基础设施应为企业研发和创新服务。我国企业总体规模不大,还需提倡研发体系中的企业联合研发,真正建立企业在官产学研合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构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建立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研发的激励机制。包括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国际营销渠道建设;鼓励开放竞争,以增强技术外溢效果;鼓励国际合作,以实现要素创造;要充分保护财产权和知识产权,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环境;应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创造更开放宽松的体制软环境。凤凰卫视评论员朱文晖
建“港深都会”塑城市竞争力
推进香港和深圳的合作,建构“港深都会”既具备必要性,又具备了可行性。目前的“港深都会”属于区域性国际都会,有条件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大都会。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两地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实现机场铁路接驳,开放河套地区和开发香港边境禁区,联合发展总部经济,深化金融合作,落实“深港创新圈”合作,激活“港深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解决环保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
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中,为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必须提高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
为提高钢铁工业竞争力,一、需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克服片面追求产能扩张求发展的思路,具体说来要实行三个转变:由数量型发展向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由资源、能源消耗型发展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由生产经营粗放型向集约经营、科技创新型发展转变。二、要坚持内需为主适度出口的战略选择。三、加快淘汰落后能力,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四、推进资产并购、联合重组进程,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