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从2007年开始,发改委和财政部、国土部分三批界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这几年每年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他们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一共安排了987亿转移支付,光东北就拿到300多亿。
周建平称,资源枯竭城市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几点:
第一是发展的波动性比较大。以煤炭为例,今年的价格5500大卡的煤上个月降到370多,接近400元一吨。但五年前的价格是900、1000元/吨;石油也从130多美元一桶降到40多美元一桶,量价齐跌的情况对一些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造成了致命的伤害。
第二是接续替代产业的问题。资源枯竭、价格变化以后一下子陷入困境,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不是太好,特别是接续替代产业里的产业链太短。
第三是民生的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速一下来,企业矿区收益一下来,地方财政税收就下来了。但是民生的支出是刚性的,这里面收支矛盾比较大。
第四是生态方面。因为开采造成的尾矿,包括堆的一些矸石山,包括地下水的污染和塌陷问题等。
下一步对资源型城市来讲要着重构建五大机制:第一是资源有序开发的机制;第二是形成资源开采的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采要和市场稀缺度、开采的成本挂钩;第三是要形成资源开采生态修复机制。设想在开采过程中,在每吨里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生态修复的费用;第四是构建利益分享机制。特别是像一些大的煤矿,都是央企在开采,开采之后大家的利益如何分配和共享,包括税收等问题;第五是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机制。
周建平称,发改委将从今年开始着手研究,选择一些城市或者省市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试点,探索解决前面出现的这些问题。